你的位置:首頁 >> 理論學習與思想教育 >> 正文
全面從嚴治黨固本強基:狠抓作風建設、引帶民風上揚
李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啟動了全面從嚴治黨治國理政戰(zhàn)略,從狠抓黨風建設開局,“八項規(guī)定”起步,牽住了關系到黨的整體建設的牛鼻子。三年多來,件件舉措步步緊跟、步步深入,成效顯著??梢哉f,我們的一系列治黨舉措正本清源、端正黨風、固本強基。
一、狠抓作風建設勢在必行
黨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風是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在思想、政治、組織、工作、生活各方面一貫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和行為;是黨的性質、宗旨和世界觀在行動上的表現(xiàn),反映黨的整體風貌;是黨的各項建設的綜合外在表現(xiàn)。廣大人民群眾可以從自己身邊的黨組織、領導干部、黨員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去判斷和決定自己對黨的態(tài)度。因此,黨風關系到人民群眾對黨的人心向背及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
在長期艱苦卓絕的革命戰(zhàn)爭中,一心為著人民的解放事業(yè)而斗爭的中國共產黨人形成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親密的黨群關系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yōu)勢。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軍隊受到人民的擁護、愛戴,黨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從奪取政權前夕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主席關于執(zhí)政后對黨員干部的“兩個務必”教誨,到建國以來中央多次頒布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的文件和決定,為的就是繼續(xù)保持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發(fā)展日新月異,成果舉世公認。環(huán)境的變化,物質的充裕,生活條件的改善本可用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卻使有些人忘記了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脫離群眾成了執(zhí)政的中國共產黨面臨的最大危險,公共權力的誘惑成了面對的最大考驗。
二、“八項規(guī)定”遏制歪風,解決“不敢”,端正“為了誰”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一上任,即頒布“八項規(guī)定”,全國人民眼前一亮。“八項規(guī)定”在黨的建設中屬作風建設。黨風建設的核心問題是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是否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就是鑒別優(yōu)良和惡劣作風的標志和分水嶺。一切好的作風都是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反之,一切不良和惡劣作風都以脫離人民群眾為特征。脫離人民群眾的執(zhí)政黨都要下臺是一條鐵定的規(guī)律。中央由此開局起步,鏗鏘有力、深得人心。
一切為了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觀點,是黨的先進性質根本價值所在。因此,我們黨才贏得了人民的信任,取得了一個個勝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針對現(xiàn)實中存在著在口頭上喊著為人民,實則為自己和小集團的私利的現(xiàn)象,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黨一貫堅持的價值取向,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要“以人民為中心”。
“八項規(guī)定”從人民群眾最直觀、最關切、最反感的問題入手,一開始就形成了強大的社會氛圍和陣勢,強烈震懾了違法違紀者,遏制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歪風邪氣。“八項規(guī)定”強力實施以來,解決了“不敢”的問題。“八項規(guī)定”取得良好成效,黨員干部明確了作風建設再不是說說就了事,違紀違法真的會受到處罰;清楚了“八項規(guī)定”不是一陣風,作風建設是進行時,永遠在路上,做個黨員必須遵紀守法;體會到要自覺遵紀守法,需要認真學習黨的基本理論,終生礪煉高尚道德品質,首要解決為什么人的問題。如果不解決為什么人的問題,無法主動自覺遵紀守法;如果只靠忍耐,稍一不慎,便會犯錯誤,一失足成千古恨。
“八項規(guī)定”取得顯著成效主要經驗在于:中央帶頭上下一致,沒有特殊的黨員干部,執(zhí)行起來便雷厲風行、暢通無阻;把端正黨風細化到可操作的具體要求、規(guī)定,便于落實和監(jiān)督、檢查及違規(guī)處罰;從實施起就緊常抓不懈,一抓到底,及時檢查、公開懲處結果;絲毫不放松、不懈怠,步步跟進、層層深入、越抓越緊、越做越實,讓人民心順、快慰,使盼望風頭快快過去者絕望、絕念。
狠抓黨風,“八項規(guī)定”不僅端正了黨風,同時在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反腐倡廉、制度建設上不斷帶動著正本清源,重塑了黨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黨風的端正帶動政風、民風好轉,正氣凜然上揚;人民群眾從中看到了希望,發(fā)自內心地擁護中央,并為取得的累累碩果拍手稱快,中央的威望也與之俱增。
三、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立程序,解決“不能”,明確“依靠誰”
中央狠抓黨風建設的第二個舉措是在常抓不懈的“八項規(guī)定”的過程中,緊接著在全黨開展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
(一)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工作路線。
親密的黨群關系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yōu)勢。這個優(yōu)勢靠為了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獲得。中國共產黨的根本依靠是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黨力量的源泉。
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工作路線即黨的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生命線。它不但深刻印證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的認識論在中國共產黨各項工作中的體現(xiàn)和成果,也最清楚不過地顯現(xiàn)了黨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人民群眾須臾不可分的互相依存、互動的親密聯(lián)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群眾路線則貫穿在黨的全面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全過程。如此,黨才為人民群眾所認識、了解、信任,得到了人民的衷心擁戴;中國共產黨才在一次次重大歷史關頭找到正確的航向,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然而,勝利了,有權了,成績大了,地位高了,漸漸脫離群眾卻也成為相當一部分干部的發(fā)展軌跡。個別領導干部長期在領導機關,只會簽發(fā)文件,上傳下達,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黨的群眾路線,更不懂得如何做群眾工作。脫離群眾就滋長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風;心中沒有群眾就會毫無忌憚地貪戀享樂、奢靡,走向腐敗。由此導致干群關系、黨群關系緊張和群體事件的頻發(fā)。
為了讓全黨明確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擺正自己的位置,學會做群眾工作,中央頒布“八項規(guī)定”之后及時在全黨開展了“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
(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轉變作風,依靠群眾,更好服務于人民群眾的必要途徑。
黨群關系如何是鑒別好壞作風的分水嶺。轉變作風,必須踐行群眾路線,學會做好群眾工作。黨的群眾工作就是指,為了完成黨的中心任務,黨員、干部和黨的組織深入群眾、了解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群眾所接受并得到貫徹落實 ,同時了解群眾的愿望,采集群眾的聰明才智,為下一步決策做準備。
做好群眾工作,服務群眾,踐行群眾路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黨的群眾路線運用的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即毛澤東在其著作《實踐論》所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以此循環(huán),往復無窮的過程。做好黨的群眾工作的過程,就是黨群互動,密切黨群關系的過程,也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相契合,實現(xiàn)黨的目標的過程,同時也為下一步發(fā)展做出正確決策的必然過程。群眾路線的運用貫穿在體現(xiàn)在黨的群眾工作中。
(三)“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把黨員干部納入到群眾工作的程序中。
“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有計劃、有部署。“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早在十八大報告中就向全黨明確了,是從狠抓黨風做起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舉措。為此,中央專發(fā)指導文件,全面部署。
一是將每一個黨員干部納入其中,按照中央的通盤考慮、整體部署、統(tǒng)一時間和內容要求。由于從中央做起,層層領導機關帶頭,“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有條不紊地有序展開、深入,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被納入到端正“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觀點,進入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工作程序之中、學會做群眾工作的實踐鏈條里了去了,那些即使還惦記著以權謀私、違法亂紀的人或不能,或無暇去做違法違規(guī)的事了。
二是提高了黨員干部和群眾的素質與能力。不會做群眾工作的“三門”干部、機關干部、青年干部在這個依靠人民群眾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開闊了眼界,增長了才干,體會到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學會了做工作的正確方式方法。實踐活動鍛煉了黨員干部,人民群眾也在這個公開的活動中不僅受益于活動的成果,也清楚了黨組織,黨員干部應該如何正確工作;同時也在參與“群眾路線實踐教育”的上下、黨內外互動活動提高了自身素質,增長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監(jiān)督能力。“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進一步夯實“八項規(guī)定”成效,正派的干部受到稱頌,民間的勞動模范、老實人又抬起頭來。誰再無視群眾,脫離群眾,不走群眾路線做工作,搞“四風”,群眾有看法,不會答應。
三是探索和提升了基層治理能力。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使各地涌現(xiàn)了許多基層為民服務的“民生工程”探索。如深圳市龍崗區(qū)的“社區(qū)民生大盆菜”項目既轉變了政府職能,鍛煉了干部,又服務了民生,提高了居民素質和基層組織的自治能力。
四、“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完善黨內法規(gu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解決“不想”,搞清“我是誰”
狠抓作風建設,端正黨風最根本的是讓黨員干部堅定信念,不想違法亂紀,不想腐敗。
在全黨縣處級領導干部中開展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深入到人的思想精神層面,培養(yǎng)為人從政的基本道德品質;《準則》、《條例》等黨內法規(guī)的相繼出臺則從制度建設上鞏固了“八項規(guī)定”實施以來的中央從作風建設狠抓從嚴治黨的各項活動的成果;正在開展“兩學一做”又作為經常性思想教育延伸到全體黨員,筑牢思想防線。如此等等舉措,逐步構建起從“不敢”到“不能”又到“不想”頂風違紀、違法亂紀的黨風建設及黨建設的有益活動方式、方法、制度體系。這些都有力地還原和保證了體現(xiàn)中國共產黨先進性質的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的應有形象和作為。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在“八項規(guī)定”和“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礎上,結合在社會開展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與教育活動,帶動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美德又開始民間引起重視和廣泛傳播,如勤儉、節(jié)約、樸素、尊老愛幼、正直、善良,為民為公的行為和人得到尊重和贊許;一些地方曾經日漸盛行的貪圖享樂、羨慕奢華之風得以收斂,“黃賭毒”不易再見天日、日漸衰退;社會民間污穢、濁氣下降,正風正氣得以伸張、發(fā)揚,人們由衷地關心國家大事,支持中央的大政方針,熱愛祖國,擁護我們的社會主義。
五、黨風帶民風可借鑒的經驗
黨風帶動民心最值得借鑒的經驗也與中央狠抓作風建設各項舉措實施的做法相關。
第一,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必須是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中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樣才能遂民意,得民心,才能推動社會道德風尚建設。
第二,每個黨的最基層組織即街道辦事處,社區(qū)黨組織,行政村黨支部,自然村黨小組的黨員干部用良好的作風關注民意,服務民生,讓每一個民眾感受到他們春風化雨般的真情實意,激發(fā)民眾熱愛集體的公心,友善親人、鄰人、他人的愛心。
第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公民層面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細致化、具體化到可以落實到每一個人。即通過基層黨員、干部的優(yōu)良作風和以身作則,由黨組織發(fā)動、帶動社會團體、民間組織、村莊、社區(qū)等民間社團組織、街道、社區(qū)居民組織起來,自發(fā)啟動、商議、形成并最后制定出適合各自特點的諸如鄉(xiāng)規(guī)民約類的規(guī)則,實現(xiàn)每個社會的最小細胞成員都能夠做到自我約定、自我遵守、自我管理、自我監(jiān)督。
海南省保亭縣黨組織開展的“三信(信黨、信法、信組織;三愛(愛村、愛鄰、愛親人)活動”就做到了這些。這樣不僅家庭幸福、鄰里和睦,村莊、社區(qū)祥和了,每個人生活的環(huán)境安全了,溫馨了,社會穩(wěn)定了,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由每個基層生發(fā),蔚然成風,小愛升華為大愛,人民素質隨國家發(fā)展而提升,繼而國家的軟實力也隨經濟社會發(fā)展而提升,基層的自治能力也不斷得到提高,從而打牢國家治理能力和國家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的社會基礎。
中央狠抓黨風建設的步步舉措如春風化雨,伴著溫暖的陽光滲人民間,弘揚、引領社會正風正氣上升,遏制、蕩滌社會歪風邪氣,極大激發(fā)蘊藏于民間的正能量,得到了中國最廣大基層百姓、廣大普通黨員和有良知的黨員干部的衷心擁護。
(作者系中央黨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