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頁 >> 理論學習與思想教育 >> 正文
如何看待當代中國的政治認同?
包心鑒
政治認同:當代中國政治建設的一項重大任務
政治認同,是政治建設的重要范疇,是政治發(fā)展的重要前提。所謂政治認同,即社會成員在一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發(fā)展中所產生的情感和意識上的歸屬感,具體體現為政黨認同、國家認同、制度認同、體制認同、理想認同、政策認同、宗教認同,等等。政治認同既是把社會成員團結和組織起來的重要凝聚力量,又是激勵和促進社會成員共同奮斗與前進的重要思想基礎,同時還是社會成員共同遵循的價值目標和理想歸宿。
政治認同在當代中國政治建設和社會發(fā)展中具有特殊意義。我國正處在轉型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無論是政治組織,還是社會組織,抑或是廣大社會成員,都難以避免地產生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方面的差異甚至逆反。面對這樣一種現狀和趨勢,用社會發(fā)展的遠大目標和共同理想來增進當代中國的政治認同,就愈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必須完成的一個重大任務。
今天,需要用什么樣的價值目標和共同理想來增進我們的政治認同呢?答案早已明確,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今中國的時代主題,是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主線。
本質認同: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fā)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tǒng)一,是植根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fā)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這一精辟論述,言簡意賅,為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和平與發(fā)展時代的社會主義。緊緊抓住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主題及其為我國發(fā)展提供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是同心同德認識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前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三個“沒有變”,是我們科學認識、長期堅持、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以人民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的首要基本要求。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主體,才能獲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認同和強大推進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堅持“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是正確把握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遵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堅持改革開放,是增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認同的最重要視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獨立自主與開放包容相統(tǒng)一的社會主義。獨立自主與開放包容相輔相成、有機統(tǒng)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當代全球化大潮中沉穩(wěn)應對各種挑戰(zhàn)從而屹立于世界舞臺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增強人們政治認同和政治自信的一種重要依托。
道路認同: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真諦
道路問題是第一位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獨特創(chuàng)造。這條道路,在不斷拓展的過程中呈現出一系列鮮明特色。
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堅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全面發(fā)展,實現了重點突破與全面推進的有機統(tǒng)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重中之重,但經濟建設又不是孤立的,必須堅持各個方面建設協(xié)調發(fā)展、整體推進,這才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既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又堅持改革開放,實現了“兩個基本點”的有機統(tǒng)一。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把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有機統(tǒng)一于當代中國的偉大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創(chuàng)造。
既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又堅持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實現了現實任務和遠大目標的有機統(tǒng)一。社會主義把實現“自由人的聯合體”作為遠大理想和根本目標。而要實現這一遠大理想和根本目標,又必須首先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創(chuàng)造社會物質文化財富,努力縮小以至消除社會差別,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正是在現實任務和遠大目標有機統(tǒng)一的基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展示了巨大的生命力和優(yōu)越性。
既堅持立足中國實際,又堅持面向世界文明,實現了從中國國情出發(fā)和順應時代潮流的有機統(tǒng)一。我們黨領導人民在堅持一切從中國國情出發(fā)、進行獨立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緊跟時代發(fā)展潮流,積極吸納人類文明成果,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引領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認同,必須牢牢把握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真諦,這就是,一切從中國實際出發(fā),實現“中國式的現代化”。黨的十八大著眼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謀劃了“新三步走”戰(zhàn)略,即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三步走”戰(zhàn)略,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真諦揭示得更加清晰更加具有前瞻性。深刻理解并自覺把握這一真諦,是在我國現階段增進政治認同的最重要內容。
理論認同:科學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涵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同,必須科學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涵:
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的關系。依據不同的時代主題,研究不同時代條件下社會主義運動的特殊規(guī)律,回答和解決時代變化和實踐發(fā)展提出的特殊的歷史任務和現實問題,從而形成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不同歷史階段,這是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這一基本規(guī)律,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表現為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兩次歷史性飛躍。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主要是在帝國主義戰(zhàn)爭和無產階級革命深入發(fā)展的時代條件下和社會實踐中進行的,所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進行什么樣的革命、怎樣進行革命這一根本問題,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民主革命道路和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并初步探索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這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這一偉大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是在世界格局發(fā)生重大變化,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主題日漸形成并深入發(fā)展的時代條件下和社會實踐中進行的,所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以及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次歷史性飛躍,兩大科學理論成果,相互聯系、交相輝映,一脈相承、與時俱進;在今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毛澤東思想、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包含的三大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是一個內在統(tǒng)一有機聯系的整體,又是一個動態(tài)的理論創(chuàng)新過程。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礎性、架構性組成部分,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規(guī)律,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方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創(chuàng)性組成部分,進一步拓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視野,在更加適應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茖W發(fā)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guī)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是黨和人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制度認同:自覺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規(guī)律
社會制度是社會變革與發(fā)展的根本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完善、逐步定型的過程,還存在著許多可變性和不穩(wěn)定性因素。因此,在我國現階段,制度認同更具有其特殊性和復雜性,必須牢牢抓住制度的本質和逐步完善的規(guī)律來增進制度認同。
人民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本質。這一本質突出體現在:其一,人民作為國家和社會主人的地位和權利的真實實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形成奠定了根本基礎;其二,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充分發(fā)揮,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的主體依靠力量;其三,人民根本利益的維護與實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根本價值取向;其四,人民受惠、人民高興、人民滿意,是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的根本動力。以上四點,在30多年改革開放進程中得到了比較完整的體現和實現。
“變”與“不變”的辯證統(tǒng)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發(fā)展規(guī)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新時期改革開放的產物,而改革開放孕育、形成、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過程,就是“不變性”與“可變性”有機統(tǒng)一的過程。一方面,我們黨明確指出,改革不是對原有制度和體制細枝末節(jié)的修補,而是一種革命性變革,“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另一方面,我們黨又明確強調,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則不可動搖,比如“四項基本原則”,比如公有制占主體地位和實現共同富裕。正是這樣“變”與“不變”有機統(tǒng)一的改革觀,指引著人們在改革開放實踐中逐步探索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能夠充滿生機活力,之所以能夠與時俱進,根本原因正在這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在當代中國具有根本性、長遠性、全局性的價值認同意義,根本原因也正在這里。
(作者系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