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中日韩激情精品成人片免费_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试看_国产顶级无码波霸毛片_97涩涩爰在线观看亚洲

紀念“兩個80周年” 弘揚兩個偉大精神

發(fā)布日期:2012/4/4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

石仲泉   

      摘要:

      井岡山精神、中央蘇區(qū)精神都是中國革命精神鏈條中重要的一環(huán),兩種精神都具有原創(chuàng)意義,也具有源頭意義,我們今天紀念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80周年,目的就是要弘揚井岡山和中央蘇區(qū)兩個偉大的革命精神。而大力弘揚蘇區(qū)精神,就應充分肯定中國蘇維埃運動這段革命歷史,充分評價中央蘇區(qū)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歷史地位。   

      關鍵詞:

      中央蘇區(qū);中華蘇維埃共和國;80周年;井岡山精神;中央蘇區(qū)精神     

      一、應充分肯定中國蘇維埃運動這段革命歷史   

      對中國革命與蘇維埃運動,網上和坊間有不少看法,并潛伏著一種否定的傾向。一是認為共產黨不應當進行土地革命戰(zhàn)爭,這是逆歷史進步的反現(xiàn)代化革命。二是搞蘇維埃運動是照搬蘇聯(lián)模式的“左”傾教條主義。就這兩個問題,我談點看法。   

      (一)研究黨的歷史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歷史觀   

      這是歷史研究的方法論問題,不少歧見就源于這個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科學歷史觀是什么?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評價歷史事件和臧否歷史人物。研究黨史,一定要講立場、講觀點、講方法。什么立場?就是人民大眾的立場,不是部分人的小眾立場。什么觀點?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姓“馬”而不是“非馬”的觀點。什么方法?就是唯物辯證法,而不是形而上學、走極端、搞片面性、以偏概全的方法。一句話,科學歷史觀就是實事求是四個大字。這是研究歷史、黨史的科學之道。   

      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歷史觀,就不能通過假設歷史來否定歷史,就不能通過苛求歷史來非難歷史。上述兩個問題不能說與此沒有關系?,F(xiàn)在很少講立場、觀點、方法,以為這些是陳舊的老古董了。一些人很崇拜近現(xiàn)代西方學者的這個學說那個理論,但在我看來,那些學說理論,最多只能說明部分社會歷史現(xiàn)象,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全面地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規(guī)律。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就必須堅持講立場、講觀點、講方法。不講立場、觀點、方法,就沒有馬克思主義。至于怎么講,那是能否與時俱進、科學把握的問題。用僵化的思維定勢,當然不行。只要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具有世界眼光,堅持講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黨的歷史,那就是毛主席說的堅持了“香的馬克思主義、活的馬克思主義”。[1]P331-332

      (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大革命失敗后,堅持理想信念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土地革命戰(zhàn)爭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研究歷史問題,不能像有的“侃爺”那樣胡編歷史劇,想當然地“華山論劍”,閉門造車,夸夸其談,完全脫離歷史實際。研究土地革命戰(zhàn)爭,首先應當還原那段歷史。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人面臨著三種選擇:一是投降,在國民黨政府的卵翼下茍且偷生。二是隱退,不干了,或“金盆洗手”,或“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做買賣,搞學問,不再過問時政。三是斗爭。一大批革命先烈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選擇了后者。為什么要堅持革命斗爭呢?一是從宏觀理論上講,就中國的大勢言,中國近代社會以來的矛盾一個也沒解決。國民黨政府依然維護帝國主義、封建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利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狀況不僅沒有改變,甚至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更加深了,封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和壓榨更厲害了,并且形成和發(fā)展了新的官僚資本;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雖然有所發(fā)展,但異常艱難。二是從當時面臨的嚴峻形勢看,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人民實行瘋狂屠殺的殘暴政策,有血性的革命者不能不奮起反抗。從全國來說,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有32萬多人被殺害,黨員人數(shù)由大革命高潮時的5.8萬人銳減至1萬多人。面對嚴酷的白色恐怖,滿懷革命理想,立志于拯救國家、振興中華的共產黨人沒有別的選擇,只能以武裝的革命來反對武裝的反革命。這是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后流淌在它的血脈之中為追求真理而奮斗的精神的必然選擇。   

      (三)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土地革命戰(zhàn)爭妨礙了中國的現(xiàn)代化,而是那時國民黨政府的反動政策不可能推進中國的現(xiàn)代化   

      認為共產黨進行土地革命戰(zhàn)爭是逆歷史進步的反現(xiàn)代化的觀點,是站不住的。這種觀點只要求共產黨放下槍桿,為什么不要求國民黨放下屠刀呢?北伐革命本來是兩黨合作的。盡管后期的農民運動和工人斗爭有過火行為,但中共中央已在糾正。在革命洪流中,群眾發(fā)動起來了,有過火行為是很難避免的,也是可以解決的。然而,國民黨以此為借口,同共產黨翻臉。這不是共產黨背信棄義,而是國民黨反目為仇。如果不是國民黨對共產黨捅刀子,共產黨決不會拿起槍桿子上山搞土地革命。共產黨是希望遵照孫中山先生的遺訓,北伐革命成功后共同攜手按照“建國大綱”,搞現(xiàn)代化建設的。但國民黨反動派容不得共產黨,要處心積慮消滅共產黨。怎么能說共產黨求生存進行土地革命是反現(xiàn)代化呢?如果國民黨果真要實行現(xiàn)代化,那就應當放下屠刀,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包括同共產黨一起合作建國。那時,國民黨反動派將納稅人的錢,搜刮的民脂民膏,用來買軍火,擴張軍備,進行消滅共產黨的戰(zhàn)爭,哪里是在搞現(xiàn)代化呢?連不贊成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的胡適發(fā)表文章都說:大多數(shù)農村所以破產,農民所以貧困,是由于國內政治不良,剝削太苛,搜刮太苦,負擔太重?,F(xiàn)時內地農村最感痛苦的,是抽稅捐太多,養(yǎng)兵太多,養(yǎng)官太多。納稅養(yǎng)官,而官不能做一點有益于人民的事;納稅養(yǎng)兵,而兵不能盡一點保護人民之責。剝皮到骨了,血髓全枯了,而人民不能享受一絲一毫的治安幸福。在這種痛苦之下,人民不逃亡、不反抗、不做共產黨、不做土匪,那才是該死的賤種哩![2]P2國民黨的這種政策能夠推進中國的現(xiàn)代化嗎?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四)中國共產黨領導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最終目的,使革命取得勝利,還是為了實現(xiàn)中國的現(xiàn)代化

      胡錦濤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會上的報告中說: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開創(chuàng)的革命事業(yè)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不斷為實現(xiàn)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抱負而奮斗,同一切忠于他的事業(yè)的人們共同努力,經過20多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無數(shù)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開啟了中華民族發(fā)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這就包括了土地革命10年的艱苦卓絕斗爭。也正因為有了這段艱苦卓絕的斗爭,革命取得了勝利,才有我們國家今天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否則,是不可能的。有人說,臺灣不是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了嗎?我們姑且不去評論臺灣的現(xiàn)狀。即使如此,也是在離開大陸之后,改變了過去的某些政策,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后才發(fā)展起來的。而它在統(tǒng)治大陸時卻不是這樣。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發(fā)展,特別是當代的巨大進步說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在中國大陸真正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

      (五)中國共產黨人是實踐論者,沒有一個先驗的認知模式。領導土地革命戰(zhàn)爭,當初只能選擇蘇維埃運動形式   

      先引進后創(chuàng)造,先照搬后超越,這不僅是學習外國科學技術的必經階段,探索社會政治的發(fā)展道路也有這種情況。近代中國以來,先進的中國人為了救國救民、振興中華,不斷地學習外國就經歷了這個過程。在引進照搬過程中,不適合中國國情的會被歷史淘汰;基本符合的,經過改造,再超越,最后成功了,就成為中國化的東西。   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也不能不如此。怎樣打天下?盡管有馬克思主義指導,但也不是先驗論者而是實踐論者。不是要以俄為師么,既然蘇聯(lián)革命成功了,且是通過城市武裝暴動這種形式進行的,中國共產黨人就跟著學唄。那時的黨只認為十月革命的經驗好,滿腦子是城市武裝起義觀念?;谶@樣的認識,先是大革命北伐時期在上海接連發(fā)動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盡管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還沒認識到城市武裝暴動不符合中國國情。大革命失敗后,怎樣以武裝的革命去反對武裝的反革命?首先考慮的仍是城市武裝暴動,所以舉行南昌起義。就毛澤東言,盡管在八七會議前已有“上山”思想,但率領秋收起義隊伍最初的目標也是打長沙,只是沒有打下來才迅即轉向井岡山,而并非一開始就決定上山。當時全黨沒有“上山”這個思想。就是在1927年底廣州起義失敗后,中央雖然決定暫時不發(fā)動城市武裝起義,但并沒有認識到要將黨的工作重點由城市轉向農村。那時中央的指導思想還是城市中心論,所以才有接連的三次“左”傾錯誤。毛澤東是通過在井岡山開辟革命根據(jù)地的實踐才認識到:黨要到反革命勢力薄弱的邊遠農村實行“工農武裝割據(jù)”,革命才有發(fā)展前途。因此,才寫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輝著作。經過從井岡山到開辟中央蘇區(qū)的艱苦卓絕的斗爭,逐漸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這是中國革命的實踐論。   

      (六)對10年蘇維埃運動的歷史要充分肯定,從全過程來說盡管犯了三次“左”傾錯誤,但通過在10年蘇維埃運動中的漫漫求索,畢竟獲得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實踐成果,這是這段歷史的基本面   

      中國的蘇維埃運動從學習蘇聯(lián)革命經驗開始,先在城市后到農村搞武裝暴動。在農村也是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之后,才認識到要立足于農村,壯大革命力量,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道路。這符合認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指導思想的正確與否,一是對革命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的早晚;二是對已認識到的革命規(guī)律是支持、贊同,還是否定、反對和壓制打擊。有了不同的認識,就出現(xiàn)了路線之爭。毛澤東的偉大就在于,一是他認識中國革命的規(guī)律和特點比較早;二是他始終堅持,不怕打擊。實踐證明他是正確的,最后大家都服了他!但是,在土地革命初期興起蘇維埃運動之時,沒有也不可能有這樣的認識,后來總結經驗教訓時才有這樣的覺悟。經過蘇維埃運動10年,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發(fā)展正確道路的認識和形成的理論,超越了蘇聯(lián)革命經驗,成為一個偉大創(chuàng)造。   

      毫無疑問,10年蘇維埃運動這段歷史極其復雜,但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民主革命的一段異常重要的時期。在黨領導革命28年的歷程中,就革命內涵言,如果說大革命時期僅僅揭開了黨領導的民主革命的序幕,那么在這個時期,黨才真正成為近代革命的主角,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內涵開始得到全面展開。它不僅是民主革命最長的一個歷史階段;而且革命環(huán)境最為艱難、斗爭形勢最為險惡、挫折和曲折最為頻繁、黨和紅軍幾乎瀕臨絕境而又發(fā)生生死攸關的轉折的時期。此后,黨走向成熟,由小至大,由弱變強,奪取革命勝利乃成勢所必至。這個時期既凸顯黨領導的民主革命特色,也是決定黨的命運的關鍵時段。   

      因此,對土地革命戰(zhàn)爭和蘇維埃運動要充分肯定。只有肯定了這段歷史,才能肯定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必要性、正義性和進步性。這段歷史站住了,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后執(zhí)政才有充分的歷史根據(jù)。

      二、應充分評價中央蘇區(qū)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歷史地位   

      中央蘇區(qū)的創(chuàng)建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成立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和蘇維埃運動時期的兩大重要事件。怎樣評價這兩大事件的歷史地位,學界的看法很不一樣。   

      (一)對中央蘇區(qū)的評價,廣大學者是肯定的,一般說來沒有大的分歧,只是在歸納上有不同表述,基本上大同小異   

      我在2005年的《中央蘇區(qū)與蘇區(qū)精神》一文中論列了8條,即:第一,中央蘇區(qū)時期是黨領導的民主革命歷史上所受的艱難困苦時間最長的一個時期,歷經磨難,刻骨銘心,長久受益。第二,中央蘇區(qū)時期是對中國革命道路艱苦探索,并奠定了堅實基礎的時期。第三,中央蘇區(qū)時期是作為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第一個偉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正在發(fā)育成型的時期。第四,中央蘇區(qū)時期是開始磨礪和造就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時期。第五,中央蘇區(qū)時期是中國共產黨為保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在加強黨的先進性教育中開創(chuàng)新的途徑和形成黨的優(yōu)良作風的時期。第六,中央蘇區(qū)時期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建立國家政權形態(tài),積累治國經驗和鍛煉執(zhí)政能力的時期。第七,中央蘇區(qū)時期是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開展人民戰(zhàn)爭積累經驗的時期。第八,中央蘇區(qū)時期是為黨和人民培養(yǎng)造就一大批治國安邦的黨政軍領導干部的時期。   

      (二)對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評價,學界的歧見很大   

      大體有三種觀點。一是完全肯定的,將其定位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晶。二是根本否定的,認為它是“左”傾路線的產物。三是基本肯定它的歷史作用,但認為它的成立及其一些重要政策有濃厚的“左”的色彩。在每種觀點中,認識的視角、把握的分寸又有這樣那樣的差別。但按其基本傾向看,大體是這三種看法。   

      為什么學者們認識的反差如此之大呢?因為蘇維埃運動這段歷史,如前所述很復雜。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成立又是這段復雜歷史中最為復雜的一個歷史問題。學者們由于受人生閱歷、知識結構、研究方法以及情感傾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學術觀點自然有所不同。作為學術問題,完全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在我看來,影響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的復雜因素,至少有以下五個方面的關系。   

      一是國共兩黨合作破裂后的對抗關系。前已論及,對于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和瘋狂鎮(zhèn)壓,共產黨不能不反抗,在革命力量發(fā)展起來后就要造成兩個政權對峙的局面,以更好地領導全國的革命斗爭。這是兩黨你死我活殘酷斗爭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邏輯。   

      二是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的變化關系。九一八事變的發(fā)生是這個關系的一個重要轉折。民族矛盾凸顯,國內階級關系重組,曾經脫離過革命的民族資產階級開始靠攏共產黨,各方面愛國人士紛紛要求停止內戰(zhàn)、共同抗日。這極有利于黨領導革命斗爭的發(fā)展。在這個事變后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堅持與國民黨斗爭的同時,如果及時調整政策,順應形勢變化,建立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那將是一個很好的局面。可惜的是,當時的認識沒能跟上這個變化。   

      三是黨內的正確路線與錯誤路線的斗爭關系。那時的正確路線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錯誤路線先是以李立三、后是以王明為主要代表。這個斗爭是異常激烈的。這是毛澤東一生處于逆境的主要時期。盡管在當時他被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和人民委員會兩個主席,但不意味著“左”傾領導對他委以重任。對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評價不考慮黨內路線斗爭的背景和毛澤東那個時期的處境,會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但也有一個如何把握的問題。   

      四是中國共產黨與共產國際的特殊關系。中央蘇區(qū)時期,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干預很厲害,指示既有正確的,也有不正確的。那時的“左”傾領導不能做具體分析,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成立言,從1929年冬始,共產國際就一再電令中共中央,“建立臨時中央政府”。但從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看,即使到三十年代初期,革命高潮并未像原來期盼的那樣到來。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造成兩個政權的對抗,雖然對革命發(fā)展有積極意義的一面,但成立的歷史條件還不成熟。   五是中央領導的“左”傾錯誤與人民群眾艱苦卓絕斗爭的相悖關系。在黨的歷史上,這種相悖關系多次發(fā)生,是使黨的歷史具有悲壯色彩的重要因素。這個時期是黨的歷史異常悲壯的一幕。中央領導層的激烈路線斗爭,廣大黨員、一般干部和群眾不了解,只要是黨的號召都積極響應,再大的困難也努力克服,即使犧牲也在所不惜。蘇區(qū)人民在開辟蘇區(qū)、建設蘇區(qū)和保衛(wèi)蘇區(qū)的斗爭中作出了無比巨大的奉獻和犧牲。這種革命精神在任何時候都需要大書特書。   

      研究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不同的學者對它有不同的把握,因而其評價大相徑庭。

      (三)要基本肯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這個重大事件   

      所以要基本肯定,就是鑒于上述五個方面復雜關系權衡之后的綜合把握。第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成立既然是國共兩黨你死我活殘酷斗爭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那么只要國民黨政府不放下屠刀,改變“剿共、滅共”政策,只要共產黨存在和發(fā)展起來,它的成立是遲早的事。盡管條件不成熟,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它,正如對早產嬰兒的態(tài)度一樣。第二,既要看到中央領導的“左”傾錯誤與人民群眾艱苦卓絕斗爭的相悖關系,更要著眼于廣大紅軍指戰(zhàn)員和蘇區(qū)人民付出的無比巨大的奉獻和犧牲。為了它的成立,以及建設它和保衛(wèi)它,蘇區(qū)軍民所作的貢獻和犧牲是可歌可泣的。正如胡錦濤在七一講話中說的:9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書寫了人類發(fā)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中國蘇維埃運動10年,也可以說“書寫了人類發(fā)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既有刻骨銘心的磨難,也有感天動地的奮斗,必須予以肯定。第三,對黨的路線斗爭應放在適當位置加以正確把握。對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這段歷史,不考慮毛澤東所處的逆境狀況,忽視毛澤東這時的心路與遵義會議后進入中央領導核心的心情的巨大反差,顯然不符合歷史實際。但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也不要把這個時期的路線斗爭無限夸大和絕對化,乃至置于高過同國民黨斗爭的地位。這也是不對的。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畢竟是同國民黨作斗爭,屬于敵我關系。路線之爭是黨內矛盾,再尖銳激烈也是第二位的?;谶@三點,我認為應當基本肯定這個重大歷史事件。   

      所謂基本肯定,是相對于“完全肯定論”講的。我不贊成動不動就將要肯定的問題提升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高度來定位。因為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畢竟是共產國際提出的,甚至連許多法律法規(guī),包括《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都是人家草擬的。盡管有所調整,但以蘇聯(lián)經驗為范本,照抄照搬的烙印是明顯的,不好說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何況它的成立與當時中央“左”傾領導爭取“革命在一省與數(shù)省的首先勝利”的行動綱領有密切關系;它的不少重要政策混淆了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的區(qū)別。因此,我不贊成“完全肯定論”。許多在黨的歷史上要肯定的東西,不一定都要上升到這樣的高度。很多是肯定它的革命精神和歷史影響。   

      (四)怎樣充分評價它的歷史地位呢   

      講要充分評價,是針對“根本否定論”而言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盡管有“左”的色彩,但不能說就是“左”傾路線的產物。這兩者不能劃等號。若這樣,就完全抹殺了廣大紅軍指戰(zhàn)員和人民群眾付出的無比巨大的奉獻和犧牲。只要到各個蘇區(qū)走走,體察一下蘇區(qū)人民對蘇區(qū)歷史的深厚熱愛之情,就會感到這種觀點與當年的“左”傾政策和做法一樣,很不近情理。   

      怎樣充分評價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歷史地位呢?前面對中央蘇區(qū)評價的有的內容實際上也包括了對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評價。最主要的是四點:   

      第一,盡管它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國家,但它畢竟是黨要建立新的國家的一次預演,廣大工農勞苦大眾第一次成為新社會的主人。   

      第二,它是中國共產黨“局部執(zhí)政”的重要開端。中國共產黨“局部執(zhí)政”從哪里開始?學者們也是見仁見智。我以為,是從中央蘇區(qū)開始。因為中共臨時中央在這里,還有它領導的初始國家政權在這里。這是完整意義的“局部執(zhí)政”。   

      第三,它培養(yǎng)造就了一大批治國理政的人才。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鼎盛時期,蘇維埃政府系統(tǒng)的干部就有1.3萬人。黨團系統(tǒng)干部約2萬人。領導和管理蘇維埃共和國的實踐,為新中國的誕生作了重要的干部準備。   

      第四,它對于后來蘇區(qū)和紅軍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樞紐作用,對中國革命的走向發(fā)生了積極影響。《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只講了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中,“中央革命根據(jù)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對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沒有提及。到1985年10月,胡喬木在答復編寫《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卷提出的問題時才指出:“對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似不能只從消極方面去看。成立中央政府不但對我各根據(jù)地各部分紅軍加強了合法中樞指導作用(否則‘中央紅軍’這一名詞也缺乏法律根據(jù)),在以后對張國燾斗爭中的意義不可低估,而且對爾后與東北軍西北軍開展統(tǒng)一戰(zhàn)線,發(fā)表《八一宣言》和在與蔣介石談判中取得一定的對等地位和成立各地邊區(qū)政府、八路軍新四軍自成系統(tǒng)也有重要作用。當然,指出當時‘左’傾路線的錯誤是完全必要的。” [3]P232這個評價應當說是客觀的、公允的。   

      11月4日,習近平同志在北京座談會上對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有一段評價。他指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工農民主政權,是我們黨在局部地區(qū)執(zhí)政的重要嘗試。它的建立,進一步加強了根據(jù)地建設,擴大了黨和紅色政權的影響,開創(chuàng)了土地革命戰(zhàn)爭新局面,也為我們黨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根據(jù)地建設以及新中國的政權建設,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培養(yǎng)了一大批領導骨干和組織、管理人才。這是我們黨的重要領導人在回顧這段歷史時第一次對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歷史地位作出的高度評價。這個評價代表了目前黨中央的認識,廣大黨史工作者熱烈認同。   

      三、應充分宣傳和弘揚井岡山精神和蘇區(qū)精神   

      這些年黨史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通過紀念重大的黨史事件和黨史人物來推動黨史研究。這被稱為“紀念黨史”。這種“紀念黨史”已經形成了一個基本程式,即回顧歷史、緬懷先烈、總結經驗、弘揚精神。這次學術研討會,盡管是紀念中央蘇區(qū)創(chuàng)建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兩個80年,但就弘揚精神言,我到井岡山來講話一定要講兩個精神,即井岡山精神和蘇區(qū)精神,不能只講后一個精神,不講前一個精神。   

      (一)我黨應大力宣傳和弘揚井岡山精神   

      2005年在興國召開的第一次蘇區(qū)精神研討會上,我在《中央蘇區(qū)與蘇區(qū)精神》的講話中,為了論證蘇區(qū)精神存在的歷史根據(jù)和理論價值,講了四個觀點:   

      一是將10年土地革命戰(zhàn)爭歷史劃分為四個發(fā)展階段,以中央紅軍和中央蘇區(qū)的發(fā)展歷史作為參照,認為井岡山時期和中央蘇區(qū)時期是兩個發(fā)展階段。盡管這兩個階段有它的共同點和延續(xù)性,但兩者的區(qū)別是明顯的,不能混為一談,并論列了五點理由來說明這樣區(qū)分的歷史必要性。一是兩者的時間長短差距較大,前者為兩年零四個月,后者為五年零十個月。二是兩者的活動空間不同,前者鼎盛時的面積只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余萬。后者鼎盛時的面積達8.4萬平方公里,人口有450余萬。三是兩者的思想理論形成的實踐活動基礎不同。井岡山的斗爭創(chuàng)建了黨領導的第一塊根據(jù)地,實現(xiàn)了“工農武裝割據(jù)”局面,開創(chuàng)的“井岡山道路”代表了中國革命的新方向。但由于時間短,許多光輝的思想理論還未完全展開。在中央蘇區(qū),由于時間較長,毛澤東的思想理論得到了多方面的展開,關于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主要是在這個時期豐富發(fā)展起來的。四是兩個時期的領導主體的變化情況不應當忽視。在井岡山,那里的實際領導人是毛澤東。在中央蘇區(qū),領導的主體變化較大。毛澤東不僅不是最主要的領導人,而且其黨權、軍權和政權先后實際上被剝奪。五是兩者所進行的戰(zhàn)爭的規(guī)模不能同日而語。戰(zhàn)爭的主要形式變成了大規(guī)模的運動戰(zhàn),乃至陣地戰(zhàn)。因此,這是兩個階段,不能用一個代替另一個。   

      二是認為井岡山精神和蘇區(qū)精神是兩個相對獨立的“精神”形態(tài),不能只講一個。我認為,這個“精神”、那個“精神”,都是與特定時期和特定地域的歷史發(fā)展相聯(lián)系的,會打上鮮明的時間和空間印記。井岡山時期與中央蘇區(qū)時期,既然是10年土地革命歷史的兩個發(fā)展階段,那么,作為反映這兩個階段歷史發(fā)展的精神形態(tài)就會有兩種“精神”。這兩種“精神”既會有許多相通的共同之處,但也會有各自的個性特點。就不同點來說,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精神的源頭,具有偉大的開創(chuàng)性、奠基性和初始性。它的主要內涵是緊緊圍繞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根據(jù)地建設“三位一體”的“工農武裝割據(jù)”嶄新理念而展開的。按照江澤民的說法,包括“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對蘇區(qū)精神,在那次會上,不少學者都有各自的表述。我將其概括為:星火燎原,信念堅定;反對“本本”,開拓進取;執(zhí)政為民,爭創(chuàng)第一;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無私奉獻、不怕犧牲。這是40個字。兩者的關系是:蘇區(qū)精神是井岡山精神的自然延續(xù),也是井岡山精神的巨大深化、拓寬、豐富和發(fā)展。   

      將蘇區(qū)精神與井岡山精神作為兩個相對獨立的“精神”,是否會影響對井岡山精神的認識呢?不會的。一個“精神”的偉大意義不在時間長短,而在其內涵本身。井岡山精神開辟的作為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井岡山道路,這是任何其他“精神”不可能取代的,僅此就會永垂黨的青史。這兩個“精神”分開之后,井岡山精神的價值不會受到影響,而蘇區(qū)精神會凸顯它在黨的歷史上應有的地位。至于說將兩者分開后,江西一省出現(xiàn)兩個“精神”,是否會導致宣傳“混亂”?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因為“蘇區(qū)精神”不只是江西一省的,盡管以它為主體,但還包括全國10多個蘇區(qū)。再則,這種好的“精神”多了又有什么不好?它恰恰說明這塊紅土地對中國革命的特殊貢獻。   

      三是應將蘇區(qū)精神與“左”傾錯誤加以區(qū)別。一些同志不贊成提蘇區(qū)精神,有一個認識誤區(qū)問題,最主要的就是不能區(qū)分蘇區(qū)精神與“左”傾錯誤的關系。十年土地革命戰(zhàn)爭,許多蘇區(qū)都犯有嚴重“左”傾錯誤,就不能不影響對蘇區(qū)這段歷史的正確認識。其實,這是完全可以區(qū)別開來的。因為“左”傾錯誤主要是領導機關和主要領導人員貫徹執(zhí)行的,而那段蘇區(qū)歷史艱苦卓絕的斗爭業(yè)績雖然也不否定領導方面有正確和比較正確的思想政策,但主要是廣大蘇區(qū)的干部群眾和紅軍指戰(zhàn)員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創(chuàng)造的。就是對犯了“左”傾錯誤的領導機關和領導人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搞否定一切,一錯全錯。多年的歷史影響不能在短時間內清除,就使蘇區(qū)這段歷史沒能得到充分宣傳,特別是犯了很嚴重錯誤的領導人所在的那些蘇區(qū),其所受的影響更大。但歷史前進到21世紀了,應當重新認識這段歷史的一些問題,將蘇區(qū)精神與“左”傾錯誤區(qū)別開來。   

      四是提出了反映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精神”系列問題。目前,媒體講各種“精神”的很多,不同層面的大小“精神”數(shù)不勝數(shù)。我將其歸納為各種不同類型,認為就反映黨領導的中國民主革命歷程的“精神”來講,已經形成一個“精神”系列。這就是井岡山精神、蘇區(qū)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zhàn)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構成了探索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精神”系列。如果說蘇區(qū)精神對井岡山精神是“承上”關系,那么它對長征精神等則是“啟下”關系。這個系列的“精神”是一脈相承、延續(xù)發(fā)展的關系。沒有蘇區(qū)精神,這個“精神”系列就不完整。只有加上蘇區(qū)精神,這個“精神”系列的歷史之鏈才能完全銜接起來。  所以,我為蘇區(qū)精神鼓與呼,絲毫不存在貶低井岡山精神的問題。   

      (二)習近平同志的講話是蘇區(qū)精神從學術層面進到政治層面的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標志性的轉折和飛躍   

      自2005年第一次蘇區(qū)精神研討會以來,我們許多同志都盼望著這一天。因為這些年來,在要不要提蘇區(qū)精神這個問題上一直有不同認識。除了上面說的只提一個“精神”,不必講兩個“精神”的認識之外,還有一個轉變觀念的問題。就我接觸的媒體而言,不少人都有一種看法,認為中央主要領導人沒講過,我們不能隨便宣傳。無論怎么去講道理,政治宣傳方面的困難很難突破。11月4日,習近平同志在講話中明確指出:“我們要始終大力弘揚蘇區(qū)精神。”并初步概括了它的基本內涵。這對于長期致力于蘇區(qū)精神的廣大學者來說,其興奮之情是很難用言語來表達的。   

      為什么說這是個飛躍呢?因為對一些重大理論認識問題的認定,僅在學術圈子里形成共識是不夠的,沒有政治力量的推動,是宣傳不開的。習近平同志這次講話,是多少年來研究蘇區(qū)精神的廣大學者所期盼的在政治層面的一個重大突破,蘇區(qū)精神由學術研究層面進到黨和國家高端級別的政治宣傳層面,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轉折和飛躍。   

      (三)應充分宣傳和弘揚兩個偉大的革命精神   

      習近平同志“11•4講話”是大力宣傳和弘揚兩個偉大革命精神的一個很好的契機,要充分把握這個前所未有的機遇。盡管他只講了蘇區(qū)精神,因為是紀念“兩個80年”,但兩個“精神”是完全相通的。對井岡山精神的內涵,經過這么多年的研討和宣傳,已取得了共識。習近平同志講蘇區(qū)精神,主要是從政治大局角度講的,至于對蘇區(qū)精神內涵如何概括,作為學術問題,完全可以繼續(xù)探討。這是很次要的問題,決不能因這類屬于學術層面的具體問題影響對習近平同志講話主要內容和基本精神的學習和宣傳。習近平同志講“蘇區(qū)精神”的那段話很清楚,是“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chuàng)一流、無私奉獻等為主要內涵的”。他講的28個字之后,還有一個“等”字,就說明對主要內涵的表述沒有封口。有學者從學術研究角度提出,對“蘇區(qū)精神”內涵的表述,還可以豐富和完善。這是完全允許的。習近平同志對“蘇區(qū)精神”的表述是非常開放的態(tài)度,學術研究百家爭鳴嘛,學者們完全可以為其豐富和完善作出自己的努力。   

      怎樣充分宣傳和弘揚兩個偉大的革命精神呢?我以為,習近平同志講的五個“我們要始終”,應當很好地深入貫徹落實。不僅他強調的思想路線、理想信念、人民利益、文化建設這四點,貫穿在兩個偉大革命精神之中,就是他概括的蘇區(qū)精神的內涵,前面說了,也與井岡山精神一脈相承。他對大力弘揚蘇區(qū)精神的要求,也適用于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充分宣傳和弘揚兩個偉大的革命精神,按照“11•4講話”的要求,就是繼承先烈遺志,使廣大黨員和干部從中獲得精神鼓舞,升華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思想品格,培養(yǎng)浩然正氣,牢記“兩個務必”,從而更好地經受住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兩個偉大精神反映的80多年前的革命斗爭已經成為歷史,但這兩個偉大精神是永存的。只要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就一定會不斷宣傳和弘揚這兩個偉大精神和其他精神。兩個偉大精神將與中國共產黨共生!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兼職教授)

打印本頁 導出pdf 關閉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