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中日韩激情精品成人片免费_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试看_国产顶级无码波霸毛片_97涩涩爰在线观看亚洲

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新特點

發(fā)布日期:2011/8/23 來源:求是理論網-《北京日報》

郝繼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時隨著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樣化,人民內部矛盾又以新的形式和特點凸顯出來。目前,我國的人民內部矛盾,在整體上表現(xiàn)為相關群體實現(xiàn)和維護自己利益需求的一種非制度性的參與性行為。幾乎所有的矛盾如群體性事件都是群眾為了解決某些具體的問題而采取的行動,目標是有限的,并不以反對黨和政府為目標。雖然有的群眾有一些過激行為或言論,甚至于制造了些沖突,但只要他們的具體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或緩解,事件大體上就會平息下去。因此,不論群體性事件的表現(xiàn)形式如何,是否有過激行為,就其本質來說,我認為仍然具有非對抗性、非政治性、暫時性、局部性和人民內部性的特點。按照胡錦濤同志“七一”講話精神,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就要科學有效地預防和減少人民內部矛盾,正確合理地應對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而這就必須在調查研究基礎上全方位多視角把握和認識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新特點。   

      特點一:從政治層面來認識,人民內部矛盾是部分群眾彌補自己政治參與權不足的一種反抗表現(xiàn)   

      政治參與是公民在政治運行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意圖和利益以影響國家政治決策和國家行為的活動。當前,部分群眾,特別是農民階層在具體的政治參與活動中客觀上處于與其他階層不平等的地位,在政府主導的利益分配體系和相關的公共政策中影響微弱。理論上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有權批評、監(jiān)督政府,提出各種建議;政治協(xié)商制度也能夠發(fā)揮政協(xié)委員參政、議政的作用,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總體上能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但是對普通的人民群眾來說,畢竟直接參與的機會太少。而各級黨委、政府開設的人民群眾來信來訪、領導接待日、領導座談會等渠道由于缺乏制度和法律約束,容易造成一頭熱、一頭冷,短期熱、長期冷,部分地方熱、多數地方冷的局面,不能持久化、規(guī)范化。即使理論上平等的網絡政治參與權利和機會也由于技術鴻溝的存在實際上呈現(xiàn)出嚴重的不平衡狀態(tài)。調查顯示,北京、上海的互聯(lián)網普及率已達50%,而有的省份只有10%左右。從網民居住地看,城鎮(zhèn)互聯(lián)網普及率超過30%,而農村只有8%。所以,在人民群眾政治民主權利意識越來越強的條件下,政治參與權的不足就會引起部分群眾的不滿,引發(fā)矛盾。   

      特點二:從經濟層面來認識,人民內部矛盾是部分群眾利益訴求受阻的一種激進表現(xiàn)   

      目前我國發(fā)生的群體性事件,利益維護型的就占到了總數的80%以上,甚至于有學者認為,中國99%以上的群體性事件是由百姓利益受侵害引起的,因為訴求渠道的不暢使得他們往往選擇以群體性事件這種比較激進的形式來反映。   

      在我國,群眾有了利益糾紛、矛盾,訴求表達的主要渠道,一是信訪,二是司法。就信訪來說,由于信訪部門無權對自身受理的案件做出裁決或裁決性處理,所以,重復上訪的比例已經達到了30%,有的地方甚至高達50%。從司法渠道來看,現(xiàn)有的司法救濟機制難以成為化解訴求的最后防線。很多當事人上法院之后,因為不立案、敗訴或勝訴但未能執(zhí)行等原因還要上訪,這是造成某些群體性事件的原因之一。   

      特點三:從文化層面來認識,人民內部矛盾是部分群眾文化心理受困的一種宣泄表現(xiàn)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一些舊的規(guī)范、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被否定或者遭到破壞,逐漸失去了對人們的約束力。而人們的民主意識、法治意識、競爭意識、利益意識、權利意識、參與意識等不斷增強,但新的規(guī)范、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尚未形成或未被普遍接受,導致了社會規(guī)范權威失落、社會規(guī)范真空或規(guī)范沖突。就整個社會而言,既存在著反映市場經濟要求的平等、自由、公正、競爭、效率、開放、改革等現(xiàn)代形態(tài)的價值觀念,也存在著諸如身份、等級、特權、懶惰、散漫、封閉、保守等傳統(tǒng)社會形態(tài)的價值觀念。這必然導致一些群眾的文化心理極其困惑并著重表現(xiàn)為不滿、憤慨、暴怒等反程序、反規(guī)則的情緒。根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觀點,受到挫折后的心理能量如不能及時得到緩解,經長期積累,就一定會“爆炸”。這樣就形成了矛盾和沖突。   

      特點四:從體制層面來認識,人民內部矛盾是轉型期體制缺陷的一種集中釋放   

      社會轉型實際上就是使社會在分化-整合-分化-再整合的循環(huán)往復中不斷得以發(fā)展和進步。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加速期”,社會結構“同質性”快速消解而“異質性”不斷增加,社會分化的烈度、速度、深度、廣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深刻,而整合的力度卻相對不足。而這正是人民內部矛盾大量涌現(xiàn)的歷史背景和根本性原因。例如,我們國家的科層制體制結構是在計劃經濟時期構建起來的,在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就不可避免地遇到了體制困境。具體來說,整齊劃一、層級節(jié)制的組織體系缺乏彈性,無法適應環(huán)境的急劇變化;組織機構鏈條過長,上下左右職能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和協(xié)調;高度集中的權力與嚴密而繁瑣的規(guī)則體系,制約著機構和人員的創(chuàng)新;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缺乏等。這些困境,又因得到等級結構體系下信息傳遞過程中的隱瞞、失真、扭曲、放大等多重效應的強化,導致體制性遲鈍現(xiàn)象的后果較為嚴重,利益分化矛盾在不能通過體制內政治方式進行表達和協(xié)商的情況下,就只能通過群體性事件這種較激進的方式進行釋放。   

      特點五:從生產關系層面來認識,人民內部矛盾是社會關系不協(xié)調、不和諧的表現(xiàn)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社會進入了國際上公認的敏感發(fā)展階段,處于一種“黃金發(fā)展”與“矛盾凸顯”可能并存的時期。總體上說,我國社會是和諧的。但由于我們過去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忽視了社會發(fā)展的協(xié)調性,導致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著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比如貧富差距明顯的問題,城鄉(xiāng)之間,城市和農村內部差距都比較大;再比如教育醫(yī)療資源城鄉(xiāng)之間的不均衡配置的問題也很突出。這些矛盾和問題,遇到一個導火線就容易激化。   

      特點六:從危機管理層面來認識,人民內部矛盾引發(fā)的群體性事件具有明顯的危機屬性,屬于公共危機的一種   

      危機的特點一是破壞性強,二是社會高度關注。在群體性事件中,有些群眾抱著“不鬧不解決,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的心態(tài),越來越多地采取了諸如沖擊黨政機關、堵塞公共交通、群體上訪等偏激行為,甚至采取更加激烈的暴力手段,向政府和有關部門施壓,極易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和重大的人員財產損失。群體性事件由于參與人數多,成分不特定,話題較敏感,信息傳播快,很容易引起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一旦受到媒體的特別注意和炒作,就會迅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使得一般問題復雜化,局部問題擴大化,社會問題政治化,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所有這些都具有明顯的危機屬性。   

      特點七:從后果層面來認識,人民內部矛盾凸顯實際上是雙刃劍,積極與消極作用并存   

      人民內部矛盾的增多,對政府和社會來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它可能表明某地社會矛盾的表達渠道不暢通,矛盾的解決機制不健全;它可能表明政府化解沖突、調解矛盾的能力不強或者對存在的隱患不敏感;它還可能造成非理性的情緒在不同的群體間傳遞,引發(fā)強烈的社會動蕩,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構成持續(xù)威脅。   

      然而,人民內部矛盾的凸顯,卻如雙刃劍一樣,也具有正功能。比如,它可以告訴我們社會在某些方面已經出現(xiàn)了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明了下一步的改革應該在哪些方面加以推進。矛盾事件還可以釋放社會上一些不滿的情緒,因為矛盾和沖突不能掩蓋、壓制,而應讓它顯現(xiàn)、表現(xiàn)出來,這是“安全閥”理論帶給我們的啟示。而群體性事件在這點上就可以對社會矛盾起到一定的化解作用,防止出現(xiàn)跨地區(qū)、跨行業(yè)的全局性危機甚至動蕩,更好地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作者系南京市委黨校教授)

打印本頁 導出pdf 關閉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