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頁 >> 理論學習與思想教育 >> 正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出發(fā)點和價值出發(fā)點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僅實現(xiàn)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歷史性轉變,而且在建設、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過程中,經過艱辛探索,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找到了一條能夠使中國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xiàn)代化國家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一條既符合中國基本國情又符合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確道路。
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出發(fā)點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出發(fā)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一般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要求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或者是從中國實際出發(fā)堅持馬克思主義。這樣理解是正確的,但還有必要對這一科學命題及其基本要求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命題中的“中國化”,包含雙重要求:
首先,強調“中國化”,是強調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要有一個科學的出發(fā)點。所謂要有一個科學的出發(fā)點,就是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強調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出發(fā)點是客觀實際。這個出發(fā)點,是中國共產黨人所堅持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出發(fā)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就在于它是科學社會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
其次,強調“中國化”,是強調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出發(fā)點。所謂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出發(fā)點,就是要一切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這是中國共產黨人根本宗旨的體現(xiàn),是中國共產黨人所堅持的、與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相一致的工作路線的出發(fā)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就在于它是從中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的社會主義。
只有把這兩個出發(fā)點統(tǒng)一起來,才能全面領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及其基本要求,才能全面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據(jù)、追求和意義。只有這樣,才能說明為什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既符合中國基本國情又符合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社會主義;也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們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人民群眾自己的“主義”。
從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出發(fā)點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
中國共產黨人價值觀的核心,就是毛澤東同志所倡導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之所以為全國各族人民所擁戴,之所以能夠得天下、能夠長期執(zhí)政,就在于她以自己的理論、綱領和行動向人民群眾證明了自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
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核心價值,首先要在工作中堅持一切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的價值出發(fā)點。我們應該認識到,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與黨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因此,重溫毛澤東同志關于認識論的兩個“公式”非常必要。一個“公式”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huán)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tǒng)一觀。”另一個“公式”是:“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tǒng)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tǒng)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huán),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這兩個“公式”表明,在認識上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就必須在工作中堅持“一切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
問題的復雜性在于,這兩個出發(fā)點并不總是完全統(tǒng)一的。強調這兩個出發(fā)點,就是提請人們注意,要在實際工作中把這兩個出發(fā)點統(tǒng)一起來。也就是說,既不能因為決策是符合實際的科學決策,就在群眾還無法承受的情況下強制群眾接受;也不能因為決策是符合群眾根本利益的,就不顧客觀實際的許可與否強制推行。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說過,既要反對命令主義,又要反對尾巴主義。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情況要復雜得多,更要重視把“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與“一切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這兩個出發(fā)點統(tǒng)一起來。
從鄧小平同志開始,我們黨在提出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候,總是一方面強調要堅持從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fā),另一方面又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各項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科學又得人心,為廣大人民群眾所衷心擁護。
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內在地包含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在研究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觀時,應該認識到,中國共產黨人所強調的“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內在地包含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首先,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是愛國主義者,都是為了救國救民而走上共產主義道路的。中國共產黨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的愛國主義者團體,是自覺把為人民服務與為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服務融于一體、自覺把愛國主義與馬克思主義融于一體的工人階級先鋒隊。
其次,中國共產黨自創(chuàng)立以來,始終有一個明確的價值追求,這就是:要完成歷史賦予中國共產黨人的“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與“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這兩大任務。嚴格地講,這是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華民族的苦難歷史給中國所有的階級、政黨及其領袖所出的考題。從林則徐、魏源到洪秀全,到康有為、梁啟超,再到孫中山,都參加了這一考試。其中,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tǒng)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是他沒能改變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也沒能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在這兩道考題面前,考得最好的是中國共產黨人。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為“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奮斗的過程中,使中國人民站了起來;在為“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奮斗的過程中,又使中國人民富了起來,并且抬起頭走向世界。因此,與中華民族血肉相聯(lián)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時,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追求時,內在地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崇高追求,這就是:為“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奮斗,即為振興中華而奮斗。
因此,中國共產黨所倡導和堅持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科學上追求的是一切從中國實際出發(fā),在價值上追求的是一切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這其中內在地包含了從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fā)。
這樣說有沒有根據(jù)呢?回顧毛澤東同志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論述就可以看到,這樣理解是完全正確的。
毛澤東同志在1938年10月召開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所作的《論新階段》的報告中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科學命題時,首先從“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講起。他指出:“國際主義者的共產黨員,是否可以同時又是一個愛國主義者呢?我們認為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應該的。愛國主義的具體內容,看在什么樣的歷史條件之下來決定。”“我們是國際主義者,我們又是愛國主義者,我們的口號是為保衛(wèi)祖國反對侵略者而戰(zhàn)。”“因為只有為著保衛(wèi)祖國而戰(zhàn)才能打敗侵略者,使民族得到解放。只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使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愛國主義就是國際主義在民族解放戰(zhàn)爭中的實施。”正是根據(jù)這樣的深刻思考,他提出:“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lián)的共產黨員,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xiàn)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在這里,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毛澤東同志所講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僅強調要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馬克思主義,而且強調這樣做有一個明確的價值追求,這就是為了“民族得到解放”。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成果,是由與中華民族血肉相聯(lián)的中國共產黨人所創(chuàng)立、為振興中華民族應運而生、融愛國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于一體的思想理論。
中國共產黨人是一批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這樣一批中國共產黨人艱辛探索的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要求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既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fā),又必須從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fā)。與中華民族血肉相聯(lián)的中國共產黨人,既自覺地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又自覺地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愛國主義相統(tǒng)一。這正是中國共產黨人能夠感召和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魅力之所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與愛國主義相聯(lián)系的社會主義
正是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科學上和價值上的雙重出發(fā)點,才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成為既是切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又是與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的愛國主義相聯(lián)系的社會主義。
需要強調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立不僅內在地包含了愛國主義,而且給愛國主義這一古老傳統(tǒng)賦予新的內涵,把它提升到新的高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chuàng)始人和奠基者鄧小平同志在《振興中華民族》中明確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集中力量搞四個現(xiàn)代化,著眼于振興中華民族。沒有四個現(xiàn)代化,中國在世界上就沒有應有的地位。”他在這篇文章中還充滿信心地告訴大家,我們現(xiàn)在已經是一個政治大國了,“在不長的時間內將會成為一個經濟大國。”
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人給“愛國主義”賦予了“現(xiàn)代化”的新要求,所以改革開放以來,堅持與時俱進的中國共產黨人一再強調愛國主義決不是閉關自守的狹隘的民族主義。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作出了對外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要緊跟世界進步的潮流”,始終做到“三個代表”,作出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性決策;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必須樹立全球戰(zhàn)略意識,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zhàn)略”,作出了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和平發(fā)展的歷史性決策。這一切,用鄧小平同志的話來說,就是“趕上時代”。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所弘揚的愛國主義,是以“振興中華,趕上時代”為使命的愛國主義。這樣的愛國主義和價值追求,體現(xiàn)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部實踐和理論之中?;仡櫢母镩_放的歷史可以看到,我們黨之所以要領導撥亂反正、糾正“文化大革命”以及其他政治運動中的錯誤,之所以要領導改革開放、變革在社會主義探索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經濟政治等各方面體制,就是為了我們這個歷盡苦難的民族能夠盡快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振興,趕上時代。研究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同樣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理論提出的宏觀發(fā)展戰(zhàn)略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以及黨的建設的所有決策,也都是為了振興中華、趕上時代。
因此,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僅貫穿著“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的思想路線,貫穿著“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而且貫穿著以“振興中華,趕上時代”為主要內容的愛國主義。(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zhí)筆:李君如)